致债权人:让拘留“老赖”不再难,如何找到“拒执罪”关键证据,被执行人有钱不还,这就是妥妥的老赖。执行难——根本原因是基于拘留难、入刑难,限制措施导致。今天通过这篇文章,希望可以帮助部分债权人解决拘留难、拒执罪难以搜寻的困扰。
限制措施之拘留障碍难以打破,其原因很多,但主要还是以下三点:
1、人员不足,考核权重低,导致拘留难
大多数申请执行人都很清楚,多数案件当中被执行人拒不报告财产,就符合被拘留的条件,然后这个时候只需要我们能找到被执行人,法官就会带人来拘。
但实务当中,却并不是如此。其原因很多申请人都不能理解,实际情况是因为法官配比太少,任务太重,拘留这一绩效考核科目在总体绩效管理当中占比太轻,再加上法院法警编制单薄,所以根本无法实现拘留的落实。
2、执行法官过于随意化
在疫情之前,其实申请人想申请对被执行人拘留,难度和今天是一样大。今天多了个疫情,其实在我看来,就是多了个不出去的理由。把疫情原因作为不能拘留——只是听起来好像更为合理。
事实证明:这绝对是谬论。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,在同一法院,同一执行组,甚至同一法官手里的同类案件,有拘留,有不拘留的情况。那么这个疫情,是不是只是个噱头?
建议: 这个岗位虽然是个一线战斗岗位,固然很辛苦,但还是希望要坚持一碗水端平的原则。
3、申请人对执行程序认知畸形,导致失去沟通能力面对一碗水没端平的法官,自然投诉也会异常的多,这里要说的是申请人的问题。
基于对法条的懵懂,我发现绝大部分网友,现在逐渐养成了“看抖音学执行”的畸形认知。这种畸形认知再加上异常的努力,比如我就碰见不少委托人会问我:
1)为什么我的法官说他们没有“失信彩铃”这个措施?是不是我的法官业务水平太差?
2)为什么我的法官不能启动天网去给我抓我的老赖?
3)为什么我的法官不同意我追加被执行人的老婆?是不是老赖送礼给他了?
面对诸如此类问题,有些我也会视而不见。我不作回复,是不是一种错?从法律上来讲,首先不违法,所以我认为我没错。但不知为何?我不做回复,也会被道德绑架,甚至更为严厉的,便是对我的一顿谩骂。
关于执行程序未达到全国统一的原因,大概率还是基于有些地区财政,数字化队伍建设水平偏弱所致,所以这不并是哪个人的问题。
策略:案件标的不大,拘留确实是能解决一部分问题。但是如何让繁忙的法官抽出身为你的案件去拘留被执行人。尧哥总结一套速执沟通法则,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,在这里就通俗点表达:因为法官是人,一上来你就骂我,我还能给你去做事情?
在这里,我用沟通的“对与错”的示例,来阐述:
正确的沟通方式一:法官,像我的这位被执行人,没有来法院报告财产,您是否能采取一些较为严格的措施呢?
错误的沟通方式二:法官,像我的老赖就是不还钱,你为什么不去拘留他?
正确的沟通方式一:法官,我这里有被执行人出入高档场所的证据,给您看看,我已经告知他了,而且他还说:他在某某法院有关系,某某法院对付不了我?法官,您说现在应该怎么办?
错误的沟通方式二:法官,我都看到了他开着豪车,一天还吃三只海参了,真的气死我了,你们怎么就不能作为一下呢?你再不抓他,我就去检举腐败、不作为。
汇总:坦白说,这就是一个找法官办事儿,另一个是找法官麻烦。到底该如何沟通,各位客官真的要慎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