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面对不按和解协议还债的顽固“老赖”,我们是如何应对的?
案件到此,看似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。然而,当付款期限临近时,C公司却以各种理由向我们提出延期履行的请求。
在此情形下,鉴于C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股东的外籍身份,我们立刻向法院申请对两兄弟采取限制出入境的强制执行措施。两兄弟在出境时被拦截,被迫在港珠澳大桥住了若干天之后,不得不一次性将剩余未付款项一次性全部履行完毕。
此案历时11个月,最终回款2700万元,回款率达137.86%。
四、代理疑难复杂的终本案件,律师如何才能提高办案成功率?
在所有疑难复杂的终本案件中,被执行人有意规避执行的案件占据相当大的比例。那么代理律师在选择这种类型的案件时,怎样做才能获得更大的胜算呢?
1.精准辨别“执行难”与“执行不能”
终本案件之所以代理难度高,无非两个原因,一个是执行难,另一个则是执行不能。
对于前者,代理律师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、办案经验及资源能力是有可能做成功,并获得一笔可观的律师费的;而对于后者,一般情况下放弃才是最好的选择。
但二者往往并不容易被辨别。为了逃避执行,被执行人通常会想尽各种办法向债权人和法院伪装出一副经营不善,执行不能的假象。
此案从表面上看属于典型的“执行不能”,但实际上却不是。
在辨别此案的属性时,我们起初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被执行人名下的房产、土地使用权、车辆、银行存款、股权以及其他动产。因为在此案终本之前,法院已经对被执行人的上述常规财产渠道做了详细筛查,被执行人能逃避当时的调查,自然也能逃避之后的调查。
我们重点关注了被执行人的年报及纳税情况,以及,通过招聘网站查到了其正在招聘中高端人才的信息。通过以上两步,就基本上排除了“执行不能”。
如果我们不能精准地区分“执行难”和“执行不能”,那么我们很有可能在“执行不能”的案件上浪费大量的时间、人力和财力,同样也很有可能会错失本可以拿到大额律师费的案件。
2.先稳后快,用周密战略指导办案行动
执行案件虽然没有时效限制,但往往要比诉讼案件更强调效率。
我们经常会遇到稍慢一步,被别人抢先执行完毕的情况,所以做执行案件的律师们的工作节奏通常都是非常快的。
行动快自然是好事,但却不能盲目地快。如果前期没有做好周密的办案计划和战略方案,那么后续遇到难题时必会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和试错成本。
在此案中,我们前期制定了详细、缜密的办案计划,并就每个环节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前做好了应对方案,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是不吝于花费时间的。
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之后,我们采取的每一步办案行动都是环环相扣、有条不紊的,并且是快速的。期间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事项,但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,所以解决这些困难并没有浪费我们太多的时间。
3.预备第二套方案,掌握“杀手锏”
在执行案件中,律师促成和解是一个圆满的结果,这个结果也足以使承办律师获得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。
但开心之后,我们必须提醒自己,和解并不代表结案,在被执行人完全履行债务的那一刻到来之前,我们必须时刻准备启动“第二套方案”。
在此案中,因为被执行人并未按和解协议履行债务,所以我们不得不启动了事先准备好的“第二套方案”,向法院申请对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和股东采取限制出入境措施,最终逼迫被执行人履行了对当事人的全部债务。
每一个隐匿财产线索的终本案件背后,都会有一个入口,等待着我们去前去挖掘其中的真相和故事,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无比兴奋的事情!